在初中階段,地理的學習還算是比較簡單的,其知識也都是非常好記憶的,只要孩子們掌握好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后,那么,孩子在地理上的一個學習也就沒有多大的一個問題了。
初中地理為什么背了還考不好?
1、思維的廣度不夠,綜合能力差
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品質要有一定的廣度,這樣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但不少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別是在地理成因的學習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關于我國青藏高原太陽輻射能豐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學只會從太陽輻射強度這一原因去考慮,只有少數學生能同時想到日照時間這一重要因素的影響。
2、沒有將基礎知識記住
基礎知識沒有掌握住,大家都知道,學習是一件連續性很強的事情,只有有一個地方的基礎沒有打牢,那么孩子的學習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孩子的地理成績才會這么差。
3、死記硬背
因為地理知識難懂,大家都會死記硬背地理知識。雖然在早期看起來很明顯,但隨著內容越來越多,知識越來越深,學習起來會非常困難。初中地理要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和運用,從而提高地理成績。
初中地理該怎么學?
1、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部分初中生學地理還沒養成看地圖的良好習慣,只是死記硬背文字部分,結果課本背得很熟,考試成績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看圖。初中地理考試有60%的內容來自地圖,因此,在學習時應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并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于看分區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以山西省為例,其形狀似平形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汾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為:北臨內蒙古、西臨陜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捎孟嗤椒ㄈW習其他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2、把握地理規律
到了高年級,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識就會變得抽象起來。很多人地理學不走,就是這一關過不去。習慣了低年級背地名的學習方法之后,到了學習地理規律的時候會非常不適應。這個層次,強調的不是背誦,而是理解。我們要把地理當成物理來學習,從最根本的大氣壓力的知識開始,逐步來理解“氣壓梯度力”這個概念。我們要相信地理是有規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變遷以及其它各種自然現象,都是在物理規律的支配下進行的。把握好了這些規律,雜亂無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3、不懂及時提問
初中生要想學好地理,一定要學會學懂,不懂的要及時提問,如果在老師講課的過程中,講的不是很清楚,或者是自己沒有聽懂,可以舉手示意,讓老師再講詳細一點。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提問,及時消除疑問,不要等到考試的時候才想起來,這里我都沒聽懂。
4、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初中生要想學好地理,要培養地理思維能力,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兩個要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關鍵性的因素,并以此為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系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5、構建自己的框架
學會構建自己的框架,這是最重要的了,畢竟沒有一個科目是純粹的考理論知識。中考也好,高考也罷,考的都是你對知識的了解程度。如果只是死記硬背,那么你記住的都是瑣碎的知識點,并不能讓你有很好的發揮。真正了解的人,真正能考出高分的人,他們是能夠輕松掌握那些知識點,然后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他們對每一科目都有自己的框架,就像電腦系統一樣,在根目錄下建立很多的子目錄,把那些知識都匯總進去,等到想要考試用的時候就提取出來哪一個目錄,這樣的學生才能夠考出來好的成績。畢竟中考考的也不是完全的瑣碎知識,只有貫穿聯通,你才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6、自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又缺少連慣性,學習時往往是記得慢、忘得快,如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比如中國省級行政區域的名稱也可以用順口溜的方式記憶:“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陜,內重臺海北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