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是孩子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時期,也是其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初中生面臨著生理、心理上的急劇變化,加上緊張的學習和陌生的環境,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引起心理矛盾。這就需要家長多關注孩子,發現孩子的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那么,初中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怎么辦?
初中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怎么辦?
1、家長要放低姿態,耐心陪伴孩子。
中學生出現心理失常的現象,大多與其家長沒有做到良好陪伴有關。孩子出現問題,要及早發現,最快糾正。
首先家長要花時間做好陪伴,了解清楚孩子所思所想,做到分析問題清楚,找到真實原因。其次,要認識到出現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長時間糾正的思想準備,要有充分的耐心應對。
2、克制情緒、理智處事、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力。
這種方法往往用來解決因誤解、刺激造成的問題。對班級中那些感情易沖動的學生,要經常進行心理輔導,教育他們面對誤解和突發事件,要冷靜、理智,要較多地反省自我,避免作出過激舉動或做后悔莫及的事,從而達到控制自我的目的。
3、自我發現找到自信,敢于迎接挑戰。
初中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以后,要有意識地尋求外在的幫助,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自我封閉,容易陷入脆弱、敏感的心理誤區。家長要告訴孩子,讓他們懂得尋求幫助,懂得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訴說自己的困境,一定要做好自我救贖;告訴他們要學會轉移注意力,積極離開自我舒適圈,多參加體育鍛煉和集體活動,在集體中獲得成就感,來釋放壓力。
4、轉移情緒,培養學生的承受能力和耐挫力。
當我們發現他們個人情緒躁動不安、倦怠消極時,我們要及時的幫助他們轉移消極情緒。 如學習壓力過大時,可以組織一些文體活動適當地釋放情緒,帶他們出去走走,感受不一樣氛圍,調換一下心情。
5、及時鼓勵。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正在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認知,他們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發展,這是一種值得鼓勵的心理狀態。如果他們對考試有強烈的期望,我們應該及時鼓勵他們。但是,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認識到,任何成功都需要努力和毅力。無論期中考試成績如何,都不代表未來的一致發展趨勢。這可以幫助孩子更理性地對待考試,避免因為一次成功而受到太大打擊或放松努力。
6、培養自信。
從新的角度看待學習,家長可以適當鼓勵學習困難的學生在第一次考試中取得突破。不過最好能制定出符合孩子實際情況的切實可行的標準,只要比之前高就行,沒必要強求。父母的關注可以提醒孩子更嚴謹地對待學習,設定合理的目標可以讓孩子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同時,家長也要引導孩子從新的角度看待學習的意義,明白考試是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考驗,找出弱點,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他們不應該害怕考試,只要能戰勝自己,就一定會贏。但是家長也要注意,監督有度,不要過于在意,會給孩子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