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既是學生的良師“傳道授業解惑”,也是學生的行為示范者,更是學生的心靈導師,在學生迷茫的時候點一盞明燈照亮心靈。師生之間不僅有教學關系,還有因情感交流而形成的心理關系。師生之間的心理關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初二孩子討厭班主任不想上學怎么辦?
1、尊師教育首先要對孩子認真的進行尊敬師長的教育,因為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家長不妨告訴孩子,老師是人不是神,和我們一樣難免有缺點、犯錯誤。
老師每天要面對那么多的同學、問題,可能會處理不當,也可能會誤解了某個同學,或者是語氣太嚴厲了傷了學生的自尊。如果你心里感到委屈,可以及時和老師交流,說出你的想法,但前提是你首先要尊重老師。
2、當孩子跟老師發生“沖突”,向家長“控訴”某老師不好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理智,先耐心聽孩子的抱怨,讓他把心中的不滿釋放出來。
不提倡大道理,給孩子一些真實可信的案例,幫助孩子理解,老師今天的評價不等于你的將來,成功依然靠自己來把握。此外,家長還要傾聽老師的聲音,做好師生間的溝通協調,另外,起到一個師生間交流的紐帶和橋梁的作用,才能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有的放矢。
老師受時間、精力和視角等限制,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了如指掌,家長應找一個時間和老師面對面溝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也讓老師了解到孩子內心的渴望,化解誤會。
3、轉變對老師的看法家長要多挖掘孩子老師的優點,可以到學校做一些側面的觀察、調查,找一些對孩子老師熟悉的人,盡可能多地了解老師的長處、閃光點。
然后裝作無意識的把老師的這些長處、閃光點告訴孩子,在孩子面前多夸獎老師,引導孩子認識老師的優點和長處,讓孩子對自己的老師有崇拜感。
4、平心靜氣地跟孩子分析老師這樣做的原因以及對與錯。如果老師做得對,那么家長需引導孩子反思自己。
如果老師做得不對,則要讓孩子以平常心看待老師,承認老師身上也存在著缺點和不足,也會有說話、辦事不妥帖的地方,和普通人一樣,也有著自己的快樂、幸福,也有著自己的煩惱、痛苦,讓孩子懂得寬容。同時,找適當的機會和老師溝通一下,盡量消除彼此的不愉快。
5、催化情感變化,尊師重道。家長通過與老師和其它同學的溝通,了解該老師的可敬事例,適時詳細地講給孩子聽;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創造機會讓孩子親自體驗老師的工作,加強師生的相互理解,有助于改善師生關系,增進友誼。
初二孩子討厭班主任不想上學的原因:
一、對人極端化。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愛憎分明”,會把人極端的夸大或貶低。對看到自己優點,欣賞自己的老師會格外親熱,從而對老師崇拜尊敬。相反,會疏離那些只看到自己缺點的老師,變得不喜歡他們的教學方式及做事風格,甚至討厭該老師的一舉一動。
二、心胸狹窄,不良個性。
一些孩子習慣了只想聽表揚,而聽不得一點批評意見,他們很難從自身去找原因,而是對老師心存怨恨,產生強烈不滿情緒,導致師生關系逐漸惡化,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成績。
三、創傷體驗。
孩子的某些正確行為反而受到了老師責罰,感覺受到委屈,從而對老師產生誤解,不再信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