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是對學習產生厭倦乃至厭惡,從而逃避的一種負面情緒表現。心理教育專家調查研究發現,在即將開學時和開學初期,孩子表現出的厭學情緒最為明顯。厭學不但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且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家長可以看看以下的內容。
十二歲小孩不想上學怎么辦
1、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可與孩子的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很多有特長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由于有特長、有興趣愛好,這些孩子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上來,從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2、盡量減輕孩子的心理和學業負擔
家長要盡量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施教,做到寓教于樂,勞逸結合。
3、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
很多厭學的孩子,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的輕視。于是,他們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經常逃學。老師和家長要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多對孩子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同時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這樣,孩子學習的興趣也容易被激發出來。
4、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教會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贊美和感謝。當孩子與同學發生沖突時,家長要給予正面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沖突。
5、幫助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孩子都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為他們會按照別人的評價認識自己。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于一個經常完不成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
6、共情孩子
上學是孩子的本職,不想上學說明孩子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家長要換個視角,站在孩子立場想問題,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與孩子共同面對壓力與困難。
7、要拓寬孩子的視野
對于每個孩子來說,成功的道路不是唯一的,總有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這是一個飛速發展、充滿變革的社會,如果父母還是只讓孩子沉浸在書本之中,天真地認為好好讀書就能夠“走遍天下都不怕”,那么孩子很快就會被時代甩在后面。
8、優化內部環境
在家里,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做完家務后,孩子學習,家長也學習。可以是各自領域的內容,也可以是孩子的學習內容。有些家長不注意這一點,除了看電視,就是看手機,或者打電腦游戲。試想,家長那邊熱鬧叮當,孩子這邊冥思苦想,他能安心學習嗎?殊不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家里,言行舉止都起表率作用,如果家長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中,孩子手不釋卷也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