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想成功,孩子也不例外,在孩子的世界里,成功也許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學習,但是很多孩子在學習上無論付出多少努力,總是得不到回報,這就是很大一部分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面對這樣情況,家長的引導是十分關鍵的,家長要想辦法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除孩子的厭學心理。
厭學的初中生如何解決?
1、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
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2、要理性幫助孩子設立學習目標
父母要隨時監測孩子的學習狀況,幫助孩子設立科學的學習目標。當孩子考試失常時,家長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幫助孩子調整學習狀態,挖掘并分析導致考試失利的主要原因。
3、培養孩子抗壓能力
適應能力差,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就無法承受,產生厭學心理,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孩子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就不至于輕言放棄學習。
4、給孩子適當的放松
不能夠讓孩子學習任務過于沉重,從而總是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而是要讓孩子學會勞逸結合。尤其是學習比較累的時候,帶孩子出去玩一玩,陪伴孩子,和朋友聊天,或者帶孩子看看電影,聽聽音樂,讓孩子能有非常好的休息。
5、鼓勵孩子自我激勵
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
6、制定學習計劃
如果學不下去,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計劃本,把每天的學習計劃一步步寫出來,拆解當前學習任務,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一點一點的將學習任務“移”完,也可以給自己設置一些獎勵,用這種方式激勵孩子。
初中生厭學的原因:
1、缺乏學習目標和動機
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該怎樣去學,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盲目性。也有一些學生接受了來自家庭或社會的一些錯誤觀念。他們認為讀書是一項艱苦的工作,讀書是無用的。
2、壓力過大
大部分中學生出現厭學的情緒,都是因為壓力過大導致的。小學階段隨隨便便學習,成績都可以位列前茅,甚至還可以得到家長的表揚和掌聲。但是,進入到初中階段后,學習難度的增加和競爭壓力加大的中考,也會出現各種吃不消的情緒。而這種龐大的壓力,也會讓他們對學習無比抵觸。
3、家庭方面
有些家長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太高了,以至于給孩子施加了極大的壓力,孩子會不自覺的把學習和痛苦劃等號,失去了學習的快樂。再者,有些留守兒童長期不受父母管教,家里通常只剩老人,無力管教孩子行為,致使孩子滋生許多不良行為,學習一日不如一日,最終導致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