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正處于第三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不愿意與父母交流,而更愿意與同齡人交流,他們對父母的態(tài)度也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因此家長要多引導(dǎo)孩子。
初中孩子叛逆期要怎么解決?
一、家長要學(xué)會換位思考
不要總認(rèn)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對的,而是要多聽聽孩子的意見或建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減少與孩子的隔閡。尤其是在孩子情緒低落或特別煩躁的時候,父母更要安慰孩子,用親情溫暖孩子的心,這樣才能有效增進(jìn)親子感情,拉近與孩子心靈的距離。
二、充分尊重孩子
初中生的自尊心特別強,覺得自己和大人沒什么兩樣,老師和家長都不能強迫自己做任何事情,同時又不想被人看不起,希望得到家長的尊重和認(rèn)可。如果他們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叛逆情緒,甚至?xí)龀鲆恍┏龈竦氖虑椤?/p>
因此,家長在教初中生時,盡量不要用專橫的語氣,這只會激怒他們,這個時候無論家長再說什么孩子都不會聽的,家長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一旦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滿足,他們就會理性地對待別人的建議,不會特別叛逆。
初中孩子叛逆的原因有哪些?
一、教育不當(dāng)
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xué)常識,對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jīng)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zé)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chǎn)生叛逆心理。
二、自身原因
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的發(fā)展,使得他們開始喜歡爭論,對生活中和書本上遇到的各種問題總愿意獨立地衡量是非、判斷曲直。對老師和家長的教導(dǎo),他們常用批判的眼光來審視;對書本上的一些定論也會提出質(zhì)疑。因此他們很容易把老師的勸說、告誡看成是“管、卡、壓”,是吹毛求疵,是對自己的嘲弄,是對自尊心的傷害,繼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