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厭學已經成為中學生甚至大學生的通病,據我自己觀察,真正喜歡學習的孩子很少,即使是成績好的也不一定喜歡學習。換句話說,不喜歡學習并不奇怪,更不用說可怕了。
家長更應該擔心的是孩子缺乏自律,缺乏專注力和習慣,缺乏思考習慣,缺乏遠大抱負,缺乏健康的興趣愛好。
初一孩子厭學怎么管教合適?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認真、細心、負責的態度。
其次,學習是一項很累的工作,即使是父母也不會感覺上班是輕松地。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避免各種輕松的娛樂活動,例如,玩手機、看電視等,還不如做家務,讓孩子心理平衡,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第三,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目標,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長遠目標就是所謂的志向,沒有志向的孩子學習是無法持久的,同時幫助孩子制定近期的計劃,包括明天、下周的計劃,并監督孩子的執行完成計劃必須以獎勵為基礎,當然沒有完成計劃也必須兌現懲罰。
最后,提高成績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見效的,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簡單粗暴的濫用往往適得其反。
初一厭學估計有三個可能的原因:
第一種可能:學習跟不上。
由于小學課程較少,考試科目也較少。老師指導到位,只要能跟著老師走,基本都能學會。但是在初中,一個老師要教好幾節課。除了教授新課程外,輔導時間也更少。如果學生不能改變學習方法和學習狀態,很容易造成學習的結果。
也有一些小學生一直是班上的尖子生,到了初中,重新安排班級,可能有同學老是壓他一頭,讓他覺得失落,挫敗。從而厭學。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想辦法幫助孩子改變學習方式,端正學習態度,面對失敗,這樣才能改變學習情況,調整好心情。
第二種可能:孩子在小學成績不好,到初中像在聽天書。
這種情況需要家長多想想,不要老是責怪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并嘗試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輔導,孩子學回了就不會厭學了。
第三種可能:是“校園欺凌”問題。
這是罕見的,但它發生了。當父母發現孩子被校園欺凌時,轉學是一個更好的主意。因為進行欺凌的孩子通常也有性格或性情上的缺陷。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即使讓欺凌的人受到了懲罰,也很難改變自己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