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學科數量不少,內容也比小學階段的難度大,而且初一是中學階段的一個起點,在初一能夠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的話,對之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那么孩子初一的學習方法有哪些呢?
孩子初一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1、課前預習法
預習很重要,只有課前預習了,才能提前了解課文內容。預習之前準備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詞過關。這樣方便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標自然段。熟讀課文三遍以上。概述課文大致內容,了解中心思想。課后題試著做一做,最好不用參考書,這樣能提高閱讀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課后在和老師、同學一起交流、解決。
2、認真聽課
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學會傾聽的人走到哪里都會得到別人的贊賞。培養聽力首先從聽課開始,老師講課時,不要東張西望,要集中精神這是培養聽力的第一步。耳朵邊聽要邊記重點,這樣方便回家、考試前的復習,筆記最好記書上。同學回答問題時,不要插嘴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改善自己的不足。即使同學回答得不夠完美,也等同學說完再補充。
3、課外閱讀法
閱讀是學習的重點,多閱讀能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選書。選一本好書也是一個人的能力。閱讀時拿一支筆,在讀的過程中把好詞好句句畫出來,不一定要背下來,只要了解一些句型,恰當的運用到作文中去。摘抄就是把你畫記的那些好詞好句摘抄下來,用于作文,專門找一個本子。摘抄和閱讀又不一樣,它要更深一層。摘抄的內容,語言優美是不夠的,有時一些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也能寫下來、記下來。
4、多做習題
主要是指做習題,學數學一定要做習題,并且應該適當地多做些。做習題的目的首先是熟練和鞏固學習的知識,其次是初步啟發靈活應用知識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融會貫通,把不同內容的數學知識溝通起來。在做習題時,要認真審題,認真思考,應該用什么方法做,能否有簡便解法,做到邊做邊思考邊總結,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5、充分利用課余時間
課上的時間,對與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關鍵就在于課余時間的利用。比如孩子從小在書香中成長,家長熱愛讀書,家里擺放著各種書籍,受家長的影響,自己也會酷愛讀書。父母大力支持。在課余時間,坐在書桌前飽覽群書,以此來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6、增強自信
信心能夠讓人堅持。人可以通過不斷超越自我獲得成功,獲得自我實現的巔峰體驗。以自身的經歷證明了先天的聰明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并不重要。后天因素決定成功。只有自覺,才能夠用心。特別是在強化學習的過程中,那種高強度的活躍腦細胞的運動,離開了自覺,可能什么效果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