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在初三數學中,對于難度較大的部分,課程一定要注重由易到難,進行適當的引導、啟發,那么孩子初三了數學不好怎么呢?
孩子初三了數學不好怎么辦?
1、教孩子思考模式
相對于背公式,記口訣,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路模式更重要。中學階段很多題型是研究數和量,通過一些形象的建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對數量關系的理解。比如新加坡數學,建模能力是從基礎數學概念開始就導入了。
2、注重課堂思考
課堂上聽老師講評時,自己要先想一想改題如何做,然后看老師的解法是否相同,想一想自己是否跟老師的思路相同。看并想老師板書上的解題過程,想想自己是否也能這樣寫,想想老師的解題過程是不是有漏洞。
3、多練習
數學不做題,不可能有快速的進步,所以題一定要做,還要大量的做,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數學思維基本上來源于大量做題,來源于量變到質變,但是做題也要講究方法,要善于做題,簡單題會了就不要大量做了不然浪費時間,不會的題歸類整理成專項練習去做。適當的挑戰自己曾經解決不了的題這樣才能提高,規范平時解題步驟保證得分率。
孩子初三數學不好的原因:
1、孩子心理問題
孩子的心理問題也應該得到重視,及時避免因難度增加而引起的厭學等反應。多方面因素結合在一起,孩子都會出現成績波動,有的甚至是嚴重下滑。
2、聽課效果太差
會聽課的孩子,聽的是思路,瞄準的是問題,敲定的是重點,在課堂上已經從老師那里拿到了差不多95分,在考場上發揮正常一般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不會聽課的孩子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喜歡搞一些小動作,比如亂圖亂畫,亂傳紙條,這和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關。
3、遺留問題太多
初一遺留一點問題,后果不明顯,還能考個90分。到了初二,因為遺留問題已經有了一個長期的累積,所以初二再能考個90分那就難了。到了初三, 遺留問題會有一個大的質變,因為遺留問題有了三年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