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初二現象”是指初二的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期時發生的一系列現象。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如下特點:叛逆、暴躁、成績下滑嚴重,兩極分化普遍、追求獨立。因此,初二階段既是發展的危險期,更是發展的關鍵期。初二成績不好怎么挽救呢?下面為大家做出介紹。
初二成績不好的原因
1、課程難度大。初一時,學校主要以數學、語文、英語三科為主,與小學銜接比較緊密,難度適中,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到了初二以后,增加了物理、化學兩科。這兩科對于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學生一下子很難適應,導致成績下滑。
2、課程容量大。小學階段,科目、教輔相對少。但是到了初中以后,尤其到了初二,科目增加,容量增大,學習精力不足。這點從孩子的書包重量變化可見端倪,有的孩子書包竟重達五、六十斤。
3、自學能力差。小學階段,評價學校、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主要側重幾個點,即: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初中階段,側重看升學率。由于評價導向的差異,導致教師教學落腳點產生差異。簡單說,小學側重整體成績,初中偏重個體成績。由于評價的差異,導致小學教師講、扶現象比較嚴重,學生自學能力不強。而初中階段,學生必須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才能適應緊張的學習。
4、學習能力弱。我們經??吹竭@樣一種現象,小學階段,很多孩子成績很高,滿點學生比比皆是??墒堑搅顺踔幸院螅绕涞搅顺醵?,成績一落千丈。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小學階段,課程容量低,學習難度低,考試難度低。再者,部分學生學習方法主要以死記硬背、反復訓練為主。而初中截然相反,容量大、難度大。為此,學生成績從表面的“繁華”走向極度的“衰敗”成為必然。
5、青春期原因。在這里,我們先普及一下“青春期”的知識。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階段發展為成人階段的過渡時期,是人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一般女孩10~18歲,男孩12~20歲。青春期,孩子除了身體上的變化以外,心理變化更為明顯。具體表現為:好奇、冒險、暴躁,有主見。其實,從孩子成長角度來講,這是思維能力發展的必然。小學階段,孩子獨立思維能力沒有形成,依賴心理占為主導,所以很“聽話”。到了初二以后,思維能力開始快速發展,并且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對待學習問題上,他會思考:我為什么要學習?不學又能怎么樣呢等等。此時,如果我們不能及時予以正確引導,自然就會出現問題。
6、學習習慣差。要想學習好,一個重要前提是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哪些呢?主動鉆研、主動預習、及時復習、專心聽課、勤于動筆等。而這些學習習慣恰恰是很多孩子不具備的,因此,到了初二以后,成績下滑也在意料之中。
初二成績不好怎么挽救
第一、必須要珍惜每天在校的10個小時,上課緊跟老師思維。
初中八成的學習時間全部在學校,大部分知識是在課堂學到的,所以課堂是學生競爭的主戰場,想要不被落下就必須要磨練自己的注意力,尤其是每天早上的第一二節的數學語文課,必須要保證自己集中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把初中最難的科目學到位。如果一上學就沒精神那么必然會逐漸跟不上要求,最后和別人拉開差距
第二,提高成績必須要做到寫一道題會一道題,這樣難題才能越來越少。
這就要求學生做到經常性的反思和總結,為每一道錯題都總結出出錯的原因,然而很多初中生不愿意在學習上深入思考,本質上是不喜歡動腦,寧愿多做題也不愿意訂對答案修補漏洞,更多人則是應付做完作業就萬事大吉了就去玩去了,這種學習方式長久下去必然會隨著數學英語包括物理化學的知識難度提升而逐漸落后,還怎么可能有希望呢?
必須要看清現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臺階往上走,不要想著到了初三就能隨隨便便一步登天,只有初一初二打好基礎,積累了學習經驗,學習方法,到了初三才能越學越有動力,每次考試底氣十足,才能決勝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