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這個年齡段,不叛逆是不正常的,因為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獨立的意識,家長想要什么事都管,肯定是適得其反,孩子的反應輕了是仍然我行我素,對家長的話置之不理,重了則是對立,頂撞等過激行為。
初中生叛逆期父母應該怎么做?
1、尊重和信任孩子。
因為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我們要給予他們相應的信任。孩子們常常說,我爸爸、媽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予他一定的權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讓他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因為他們處于半成人期、兒童化的狀態,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2、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青春期有叛逆心理的女孩,對于父母的權威難免會多一份抵抗之心。所以,當女孩在爭取自己的獨立愿望時,家長不要動不動就以各種理由打壓她,因為這樣做很容易激起她的叛逆之心;相反,退一步做女孩的“導師”,幫助她出謀劃策,讓她去實現自己的獨立愿望,她會對你感激不盡。
3、多傾聽、少說教,幫助孩子獨立。
當孩子叛逆不聽話的時候,家長采用說教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話,只會導致孩子更加反感,及時知道錯也不愿意改。因此,家長要更多地去觀察女孩的行為,傾聽女孩的心聲。讓她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回過頭來理智地再去審視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父母應通過有效的傾聽,更多地去了解女孩的獨立意識,以便于給予女孩更有效的指導。
4、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
面對孩子的種種叛逆行為,家長切忌直接說“不”。比如孩子說要買高檔衣服,如果你說“不行,沒門”,只能引發孩子的反抗心理,覺得父母無法溝通,不理解自己。而應開啟溝通的大門,好好與孩子交流。要允許孩子犯錯誤,教育孩子不情緒化、不翻舊賬、不侮辱人格尊嚴,以提問的方式疏導孩子,而非威嚴地提出要求。
初中生叛逆的原因:
第一,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家長對孩子孩子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認為孩子小,思想還不成熟。把不同于自己的看法看成是“忤逆”,讓孩子不敢把自己的父母當成傾訴的對象,怕因自己做錯事而收到父母的責備。
第二,是家長一些認知上的錯誤,對于孩子教育急于求成,經常無視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當孩子做錯了事時,不是想著怎樣去找出現問題的原因,而是一味的責備孩子,導致孩子在犯錯時手足無措,不敢找家長傾訴,獨自承受,從而產生叛逆心理。
第三,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雙向交流,產生思想矛盾,形成代溝。沒有溝通,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家長設定好的規定來約束孩子。長時間下去就會產生思想上的“沖突”和“矛盾”。
第四,是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和大眾媒體一些不恰當的渲染也是導致孩子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