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是打基礎的階段,有理數運算基礎、平面幾何基礎、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等相關章節太重要了,對后期的影響是一環扣一環的。更關鍵的是,初一數學學不好,到了初二初三根本就學不懂了,想提升難度極大。初一數學基礎差怎么補救呢?下面為大家做出介紹。
初一數學不好的原因
1、因為基礎不好,不夠扎實。學習過程中,數學定義、公式記憶不熟練,基本解題步驟和方法掌握得不扎實。這樣的同學在平時看書的時候覺得這些差不多都會了,但一遇到考試,才發現實際上還有很多知識并沒有完全掌握,經常遇到做題模棱兩可的苦惱。
2、因為學習方法不好,沒掌握好學習數學的方法。在學習的時候,雖然對相關知識的概念、公式、基本解題方法暫時都記住了,可并沒有及時應用,其中的解題方法得不到及時的鞏固,這樣時間一長就會發現,之前靠短時記憶的內容竟然都忘了,或者基礎的題型稍加變型就不會做了。
3、因為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習慣有所欠缺。每個人思維能力各不相同,思維習慣也各有所長,有些同學比較偏向形象和感性思維,對于數學的數字和邏輯思維相對較弱。這樣的同學對于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解方面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可能在遇到一些相對較難的題的處理上會感覺比較吃力。
初一數學基礎差怎么補救
1、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課,不懂就問,勤于思考,勤于練習。
2、注意總結,想平時考試的試卷一般都是各種類型題目的精華,一定要把每道題弄懂。
3、下課后多去做一些各種題型的習題,孰能生巧,名副其實。
4、最好再用專門的一本本子將試卷的錯題記錄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就復習一次。
5、對數學的感覺需要慢慢培養,而這種感覺的重要性超過任何具體的數學知識。盡可能從事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活動,無論做的是哪個方面的事情,都會慢慢提升這種感覺,慢慢的你會發現你學什么都會變得更容易。
初一數學基礎差的三個措施
1、學習方法的轉變。在實際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同學學習的方法有一些誤區。例如追求做很多題目,而對知識本身理解不到位;對做錯的題目不重視,得過且過。結果是看上去非常努力,做了很多題目,成績卻不理想。正確的做法是做好學習的整個過程,預習、聽課、完成作業、糾正錯題、反思。預習是為更好的理解知識本身,而糾正錯題,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
2、積累方法和適當擴展。初中階段的題型最大的特點就是出現壓軸題,無論是什么知識點都有可能出現壓軸題,這與小學階段的學什么考什么有巨大的區別。例如學習數軸,可以考數軸相關的概念,也可能考數軸上的動點問題壓軸題。再例如動角問題,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等相關題型,對同學們而言有巨大的挑戰。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時多接觸壓軸題,適當的擴展,擴展視野。
3、適當提前學習。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你會發現,學生根本無法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執行,關鍵在于平日里的學習任務太重了。學生做作業到12點,很可能完成不了,而那些每天10點前就完成作業就去睡覺的同學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不是提前學習。在開學前就將下學期所學內容預習了一遍,對基礎知識和題型有一個認識和熟悉,再學第二遍時,學生們普遍感覺輕松,做題速度更快,更輕松了。而直接去學習的同學,若不是智商超群,都會感覺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