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孩子剛進入新的學習環境,可能會因為老師的教學方式的不同,或者是學習難度的提升,甚至是人際關系的改變,出現厭學情緒。作為家長,一定要對孩子多加引導,做孩子的朋友,幫助孩子解答疑惑,面對困難。
初一厭學怎么辦?
1、耐心引導
家長應該對孩子耐心指導,首先應該解開孩子的心結,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出現厭學的狀況可能是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所以導致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習逐漸厭惡,所以導致了學習的困難。
2、跟孩子做朋友
家長要深入的了解孩子的內心心理和其多談心多交朋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困難家長可以幫助解決,可能會逐漸緩解孩子對學校的厭學情況。青春期的孩子要更多的是深入了解內心的情況成為一個朋友,逐漸改變孩子的厭學情況。
3、以身作則
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榜樣,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同時,建議家長不要總是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并對孩子產生嚴厲和苛刻的要求,因為,這是孩子產生叛逆心,厭學的主要原因,家長要時常關注新信息,多看家庭教育方面的報刊雜志、專業書籍等,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縮短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有一個溫馨、快樂的家,解除壓力,才能快樂學習,輕松成長。
4、正面引導孩子
作為一個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學習,學習的好與壞和自己的自信相關連,因為學生學習的好壞都是自己的事情,是在為自己學,為自己今后的生存而學習,不是為家長、為老師、為某個人學習,為自己學習的過程與其他人無關,所以不要因別人的表揚沾沾自喜,更不要因為他人的批評就自暴自棄。所以,家長要多采取有效的措施,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5、讓孩子體驗生活
當你找到孩子為什么不愿意上學的時候,先別急著和孩子爭論這個中的原由,最好能帶孩子去體驗一下生活,讓孩子知道賺錢的不容易,告訴他如果他不好好上學的話,以后他會比現在還辛苦。
6、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當孩子愿意去上學以后,家長不要覺得這樣就算成功了,因為當孩子來到學校再次面對課本上那一堆復雜的習題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可能又會產生想要放棄的念頭了,所以家長還需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不要讓孩子覺得上課是一件非常煎熬的事情,當孩子喜歡上學習以后,孩子自然就不會再產生不想讀書的心理了,那么家長就可以徹底放下心來了。
初一厭學的表現:
1、學習動力不足。這種現象在中學生中相當普遍。這部分學生中,既有頭腦清醒,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學習不錯的學生,也有學習能跟上進度,但沒有學習熱情的中等學生;還有學習有些吃力,但自己尚知努力的學業稍差的學生。面對學校中激烈的競爭,他們普遍的內心感受是,學習沒意思,迫于形勢又不得不學,可學著又覺沒勁。
2、喪失學習興趣。這部分學生大多數是學業不良者。他們感到學習是一件苦差事,簡直是活受罪,完全喪失了學習興趣,但迫于形勢和家長的要求,不得不每天背著書包到學校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學習無精打采,缺乏積極探索的意向,上學就是為了拿到一紙文憑。
3、根本不學習。這部分學生終日渾渾沌沌,雖然每天背著書包上學,但實際上是為了消磨時光。他們的興趣在于玩耍、逛街、上網。有的與老師缺乏感情,關系緊張,拿起書本就頭痛,坐在教室就犯困。對這部分學生,家長感到頭痛,老師感到棘手,有的輟學流失,也有的被社會上的壞人拉攏利誘,走上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