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厭學終究是孩子心理出現問題,在孩子青春期泛濫的時候,心思比較敏感,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或挫折都會讓孩子在心理上受到影響,讓孩子形成厭學心理。所以,當孩子厭學了,家長可以先進入孩子的心,了解孩子具體的情況,然后再做出判斷和引導。
初中孩子厭學的心理緣故:
1、對學習沒有興趣,缺乏長期的動力。這些學生中大多數學習成績不佳,并且對學習感到厭煩,被動學習只是在處理學習任務方面很差。
2、缺乏自信,這些學生因學習成績不佳而產生自卑感,再加上老師批評、家長訓斥、同學嘲笑等外部壓力。
3、意志薄弱,克服困難的毅力差,家庭條件優越,從小被寵壞,過分依賴心態,學習上不愿獨立思考,依賴老師指導,一旦失去指導,成績一落千丈。
4、心理不成熟、壓力。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不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予過大的壓力,將會使孩子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生長在應試教育嚴重的今天,屬于青少年學生的自由空間少,導致不會溝通,把各方面的困難壓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內向,注意力偏差而導致厭學。
5、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可以說是上了初中后的孩子比較典型的心理,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因為生理和心理的發育,他們內心有一種強烈的焦慮傾向,這種傾向使得他們表現出一種無來由的反叛和對抗。
初中孩子厭學家長怎么辦?
1、挖掘學習動機
家長需要從孩子日常點滴中發現孩子閃光點,多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2、給予方法指導
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學好,但卻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成績大幅下降,對學習產生了習得性無助。有些孩子和同學、老師相處中有障礙,成了孤家寡人,從而逃避上學。家長要對孩子學習方法、人際交往技巧進行指導,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學校環境。
3、制訂有效個人目標
盡管大部分小孩智商在一切正常范疇,但智商和工作能力會出現良莠不齊的狀況,父母要見到小孩的優點、還要無條件的愛的不夠,制定總體目標要因人而異,不必與別的小孩盲目攀比。
要依據小孩的優點和不夠,制定合適他的總體目標,這一總體目標是他“跳起就能摘到”的水蜜桃,而不是樹上的水蜜桃;假如小孩的學習興趣早已損傷,總體目標就更要低起始點,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提升信心
針對幼年的小孩,在學習中提升挑戰性,根據獎賞提升對學習培訓的興趣愛好;要和老師相互配合,察覺孩子在某層面的“亮點”,在他目前基本上,要是略微發展,就需要立即激勵,提升信心,激起自學能力,根據提升外界想法,再加強內部想法。
5、幫助孩子應對困難
當孩子眼中已經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再告訴他要振作、不要逃避,大多是徒勞的。他更需要的是外界給予理解、接納和共情。和孩子溝通知道問題所在,才能真正著手,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