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是一個平穩的發展時期,沒有了初一對中學生活的新奇和暫時壓力,也沒有初三面臨畢業升學,擇業的兩難選擇的壓力。很多孩子在這個時候都會有所放松,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那么, 初二應該怎么學?
初二應該怎么學?
第一,區分主次輕重
數學、語文、英語、物理要作為重點來安排學習,除了上課認真聽講,課后70%的精力要花在這些主課上。初二時,每門主科應有一本課外輔導書,課外適當做一些練習題還是必要的。初二后半學期,地理、生物要結業,聽好課,掌握必要的知識即可。政治、歷史是開卷考試,除了課本知識,還得多關心時事。
第二,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早晨,人的記憶力最好,適合讀英語,記單詞。白天的自習課,安排給數學、物理,這時候解題效率高一些。其他的時間就要留給語文了,可以多讀些課外書,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語段,應該抄下來以積累素材,在寫作文時會輕松很多。晚間復習時切忌打疲勞戰,可以聽聽音樂,做一些不太劇烈的室內運動,放松自己的心情,學習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學會預習
預習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很都同學都說我預習了,但是發現很多同學是這樣預習的,臨上課或者前一天晚上,把數學書拿出來翻到明天要講的部分,看看概念定理,背背公式,看看例題就結束了,這樣的預習起不到任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第二天聽課的質量,這樣的預習莫不如不做。預習的本質是超前,在老師沒有講到知識點之前先了解這部分的內容,幫助我們在上課時做到心中有數。真正的預習是自己試著把明天要講的概念定義出來,把定理試著自己證一遍,把公式試著推一遍,例題自己試著做一遍,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既然定理公式概念是我們自己推出來的,輕易就不會忘記,哪怕考試忘了也不會緊張我再推出來就好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節省大量的記憶時間,比被動的從老師或者書本上得到要扎實深刻的多。
第四,有準備地進入每一堂課
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帶著目的聽課。準備什么呢?就是根據課程表的安排,有針對性地預習弱項課程,預習時要弄清下一節課的內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確定出聽課的重點。課后進行總結,歸納出所講知識的框架,然后做相關練習。
第五,認真安排復習,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平時多準備幾個筆記本。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及容易出錯的問題及時記下來。這樣,復習時就能有的放矢,有條不紊。
第六,做好筆記
對于任何的學科來說,記筆記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將上課所學到的重點記錄下來以便于以后復習的時候方便,并且可以隨時的拿出來復習一下之前的內容.
第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怎么處理審題與做題的關系。要將你的解題思路轉化為得分點,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像有些題目問的是有什么意義,但還是好多同學答非所問,回答了別的答案。所以,做題要讀懂題目。
2.注重書寫。有很多同學為了快速完成作業,形成了寫字潦草的習慣。所以我們要注重書寫,多練字。到考試的時候,給批卷老師的印象就很深刻。書寫潦草的同學在考試非常吃虧,批卷老師在批改大量的試卷會形成視覺疲勞。也許你寫對了答案,但看起來像另外一個字,容易導致丟分。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中重視步驟的書寫。
3.培養如何高效的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都有個非常相似的學習習慣:習題整理,方法總結。不僅都有個習題整理的本子,而且都視這個本子為寶。主動整理,經過反復體會去練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