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是初中必學的科目之一,對于剛升學的新初一同學來說,可能還不是特別適應,不知道要如何去學好初中地理這門課程。地理是一個文理參半的學科,有它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關于學好地理,應該多理解記憶,培養思維,多借助地圖和地球儀來幫助理解。
初中地理應該怎么學?
1、課前預習。每節課前對將要學習的內容要認真預習,由于地理不同于其它學科,很多知識都要落實到圖上。在預習時,除了要了解文字內容外,還要看圖,如果遇到問題,做個標記,課堂上針對問題認真聽老師講解,如果還沒聽懂,就要及時追問,直到學懂為止。
2、提高課堂學習效果,這是學好地理的關鍵。以課本為依據,通過記憶和理解學習地理。課本里的文字內容、插圖、表格、課后活動,都是需要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既要記住又要理解,才能從根本上學懂地理。所以,認真聽講,讀熟課文,看懂圖表,學會做題,都是很重要的。
3、總結規律學習地理。地理知識表面上看比較零散,其實好多地理知識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如南北緯度、東西經度的分布,氣溫、降水、氣候類型的的分布等很多地理知識都是有規律的,通過總結規律學地理會事半功倍,輕松很多。
4、感知概念的學法。即利用自己頭腦中原有的感性知識儲備和豐富的想象力,首先感知地理事物存在的狀況;其次發現地理事物的特征,最后經抽象、概念的思維過程,抓住地理事物的本質。
5、抓讀圖明空間。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
6、聯系實際學習地理。例如,通過旅游、看書、電視、網絡等途徑,了解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觀、房屋建筑、飲食習慣等差異;親身體會季節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一天中最高溫與最低溫的變化、人的影子長短隨早晚隨季節的變化等。總之,做有心人,留心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這樣會對你的課程學習會有很大幫助。
7、充分利用地圖,將知識落實到地圖中。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地理學科的重要知識很多都“藏”于地圖中,地圖就是知識的骨架、是知識的脈絡,掌握了地圖,就能從中發現規律。如果長期堅持,不僅能發現地理學科的美,更能讓知識與地圖相結合,進而讓地理變得更簡單。
初中地理如何提高?
1、培養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生來說,可以從身邊的疑問開始,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如:為什么會有晝夜的變化?為什么會有四季的更替?為什么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宇宙到底有多大?黃河的水為什么是黃顏色的等等。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學習地理知識得到答案。
2、學會概括總結,梳理主干知識。初中地理有的章節內容繁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要學會概括總結梳理主干知識,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東北三省的地形特點是最外圍是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等流域低地,中間是山地和丘陵,內部是廣闊的平原,我們可用八個字概況其特點“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3、用好地理課本是基礎。教材是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重要工具,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熟悉基本概念,要想了解所學地理知識,必須要從基本概念入手,而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后續所講的知識。理清知識脈絡,其實,地理難就難在不同地方的氣候、環境、人文都不一樣,需要同學們區別對待。對此,我們應該理清地理要素,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進而理清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網。
4、因果聯系的學法。在閱讀課文、閱讀圖像、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歸納、判斷,或對規律所涉及的概念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找出地理事物為什么存在必然聯系的原因,從而理解規律的學習方法。這一學法,主要用于學習地理原理,也可用于學習地理分布規律和演變規律的成因分析。
5、空間聯系的學法。由于地理事物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間里(水平空間、垂直空間、甚至宇宙空間),有其空間位置、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所以,地理事物聯系的狀況,主要是空間聯系。只有明確了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事實,才能進一步理解地理事物與空間的本質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