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史,要理清線索,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每本書的目錄就是知識的框架,要學會看目錄,通過它掌握知識整體結構。
初中歷史怎么學能提分?
1、利用好課本的目錄
在開始一輪記背之前可以先復印一份課本的目錄,能重新再展開一輪。在目錄上根據考綱把必考的每一個課時標記出來,節省復習時間,復習的更有效,更有針對性。每一個課題都會記上個3-4次,然后基本上就不會忘了。應用并稍微改良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的原理。應用目錄也就是這個目的,標注每一次記背復習的日期,方便復盤和復習。
2、善于對比與總結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有很多點很容易混淆。比如說蘇俄建立的時候通過的是《和平法令》,二戰之后美國在日本頒布的是“和平憲法”。平常在背書的時候可能沒怎么注意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但在選拔性考試中,考的其實就是這些細節,用來拉開分差。所以在記憶的時候,有之前背誦過的相似知識點浮現在腦子里,有些模棱兩可,一定別放過,這就是拿分的時候了。
3、善用年代尺
可以用書本附錄的,也可以自己做一份,這能讓你對某個大時段的歷史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理解和認識,并能非常清晰的領會它們之間的脈絡。年代尺還是對時間點和數字不敏感的同學的救星,記時間超級方便,效率很高,特別是學中國古代史的時候,每個朝代創建者和都城地點都可以一塊標注在旁邊,這種小的考點一下子就能記下來。
4、構建歷史全景圖
歷史事件的基本要素體現在原因、背景、時間、人物、地點、經過、結果、影響或意義、評價等方面。在學習某一歷史事件時就可以依據這些要素全面梳理知識。例如:學習七年級上第14課 “張騫通西域”這一目的內容時,就要梳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原因、目的、過程和影響;其次還要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不同,因此取得的成果也就不同;最后還要思考從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過程中得到的思想感悟。
5、及時復習鞏固
學好歷史不能是簡單的“死記硬背”,可以嘗試多種方法??梢灾谱饕粋€歷史大事件的時間軸,形成完整的知識鏈,減少遺忘機率;還可以寫幾句歌訣總結秦始皇的功績,例如“文字統一寫小篆,貨幣圓方半兩錢。統一監制度量衡,車輛道路定窄寬。”;還可以寫一個關于商鞅變法的情景劇。對,只要你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不管哪個學科,要想學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績,都必須及時復習并結合練習題進行鞏固。要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6、學會快速閱讀教材
能取得課堂的主動權。做到這一點,就能學得輕松自如,并逐漸掌握閱讀技巧。上課時,老師帶領大家讀書學習,通常老師已經有層次性、針對性地設計了問題來啟發我們大家什么內容須詳讀精思,什么內容要略看了解,什么問題要邊讀邊想,什么問題要讀后再想。因此同學們要跟著老師給你啟示,尋找知識的縱橫聯系、前因后果等,同時也要養成圈點批注,做簡要讀書筆記等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