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初一時,很多孩子對于歷史這門課程才剛接觸,而歷史課程的知識點又比較多,常常容易混淆。因此,在答題時,很多孩子無法下筆。知識點總是記不住,該背誦的背不會,背好了又總是忘,記得住的又不會用,其實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可以了。
初中歷史怎么學習?
1、用思維導圖理解記憶
這是一種全新的思維學習方式,可以把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來,方便理解式記憶。大家都知道,歷史的學習沒有捷徑可走,有的只是“死記硬背”,但是“死記硬背”也要講究一定的技巧,還要運用一些工具,而思維導圖就是這樣的便捷工具之一。
2、建立時間框架
初中歷史最主要的是記住各個時間點的相互聯系。在學習過程中,家長可以讓孩子學著建立時間框架,這樣就能了解不同時代的政治、經濟 、文化,也能更好地做題。
3、注意前后知識點的聯系
歷史本就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課程,在學習時,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比如該事件發生的事件、事件背后的人物、事件的作用等,了解了這些內容并善于分析,才能學好歷史。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家長還要教會孩子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這樣才能讓知識點更加系統化,還能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4、掌握事件要素
歷史事件的基本要素體現在原因、背景、時間、人物、地點、經過、結果、影響(或意義、評價)等方面。在學習某一歷史事件時就可以依據這些要素全面梳理知識。歷史事件的基本要素體現在原因、背景、時間、人物、地點、經過、結果、影響(或意義、評價)等方面。在學習某一歷史事件時就可以依據這些要素全面梳理知識。
初中歷史怎么記歷史年代?
1、利用世紀記憶年代
例如世界近代史上美國獨立戰爭發生在十八世紀,有關的歷史年代必然是17xx年,如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北美大陸會議召開,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美國誕生,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獨立戰爭轉折點等。像這樣出現眾多事件的課很多,應用世紀記憶法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2、前后聯系記憶法
對性質相同的歷史事件的年代可以進行_前后聯系。如對東西方奴隸社會的終結時間由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可聯系公元前476年,我國春秋時期奴隸社會瓦解,當時我國奴隸制終結時間,早于歐洲。
3、表格記憶法
4、以熟記的重大歷史年代作跳板,對歷史年代進行意義識記
①推算年距法,如以1840年為跳板《南京條約》是后二年簽的,即1840+2=1842;金田起義晚11年,即1840+11=1851。
②間隔推算法:如每隔兩年發生的歷史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戰爭、1917年護法戰爭、1919年五四運動、1921年黨的成立,此外每隔3年、4年發生的歷史事件只要在學習中注意學習總結,就不難記憶。
5、運用數字特征記憶法
①自然數排列,如1683年清入臺灣,1684年設臺灣府,1685年第一次雅克薩之戰,1686年第二次雅克薩之戰;
②左右軸對稱,如公元476年,西歐奴隸社會結束和我國奴隸社會瓦解在公元前476年即屬此種類型。
6、諧音記憶法
利用1一9數字發音記憶,如記憶馬克思出生年代,1818年,可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主義嗚嗚直哭”,這句話,既記住了年代,還領會了馬克思作為導師的偉大之處。總之,記憶歷史年代的方法很多,在平常學習生活中只要注意應用,做學習的有心人,我想一定能做到記的更輕松、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