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到了一個青春的叛逆期,而且可能與父母的聯(lián)系也越來越少了。因為網絡,加上其他的一些娛樂活動的誘惑,所以對于學習難免就有一些不喜歡,甚至是厭學的情緒,這讓父母對此十分的擔心。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還是很重要的。
初中生怎樣克服厭學?
1、共情孩子
上學是孩子的本職,不想上學說明孩子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家長要換個視角,站在孩子立場想問題,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與孩子共同面對壓力與困難。
2、幫孩子樹立自信心
孩子都很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他也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所以幫孩子樹立自信心是幫助他們克服厭學心理的一個關鍵。家長要讓孩子樹立“別人能學會,我也能學會”的觀念,面對困難,只有不斷去克服才能走向成功,讓他們在心理上不懼怕學習。
3、不要責怪孩子
有相當多的家長在孩子進入初中后,并沒有敏銳地意識到,一個特別令家長棘手的青春期來臨了。反而是仍舊采取慣性思維,按著以往管教兒童的觀念和手段方法。而這恰是導致家長和孩子關系急轉直下的主要原因。只要家長教育孩子的觀念跟不上孩子成長步伐,就必然會出現(xiàn)親子矛盾和沖突。隨著矛盾的不斷加劇,又會進一步影響到孩子對學業(yè)的態(tài)度。
4、要給予孩子理解與鼓勵
當孩子有了厭學的表現(xiàn),家長也不要過度緊張,每個人在學習階段都會產生不想學習的念頭,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多多開導孩子,也可以給他講講你們上學時候的事情,調節(jié)他的情緒。適當用一些小獎勵來鼓勵孩子讀書學習,給他制定幾個比較容易實現(xiàn)的小目標,在孩子完成之后給予他鼓勵和夸獎,讓他體會到認真學習的成就感,隨后逐步增加目標難度直至孩子擺脫厭學的情緒。
5、確立學習計劃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幫助孩子確立短期目標、長期目標。通過這種行為,能夠讓孩子有規(guī)律、有動力地進行學習,不會茫然無措,浪費光陰。
6、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要給孩子灌輸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告訴孩子學習的原因不存在攀比,只要孩子真的把學習的內容吸收,考試的成績只是一個輔助的結果,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努力。
初中生厭學的原因:
1、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孩子不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總認為是為父母而學。聽到社會上一些關于讀書無用的說法,他們更是迷茫,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這樣自然而然就對學習沒什么興趣,甚至厭學。
2、人際關系差
由于性格的原因,有些孩子人際關系差,經常與同學們吵架甚至打架,導致同學們都不喜歡他,從而使他感到在學校沒意思,產生了厭學情緒。
3、心理不成熟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予過大的壓力,將會使孩子出現(xiàn)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生長在應試教育嚴重的今天,屬于孩子的自由空間少,導致不會溝通,把各方面的困難壓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內向,注意力偏差而導致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