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壓力,但不能太大,太大了孩子吃不消。此外,要努力做好后勤工作,必要時可以尋求輔導老師的幫助,但大多數學生不推薦,因為他們不喜歡被教導,結果也是不好的。
初三家長應該怎么幫助孩子?
1、不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在初三這個復習的階段,學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是學生在世上最親密的人,那么理所應當的要在這個時間段對孩子給予最大的信任和鼓勵,就算孩子在初三這個階段成績有些不理想,那么家長也要適時的給予鼓勵,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2、切忌攀比
有些家長還有一個誤區,喜歡把自己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孩子一沒做好就會說“你看,隔壁鄰居的二姨的三舅的姑媽的孩子,多好多好,成績多高多高”。這樣的話是最傷孩子心的,而且一旦孩子反駁,家長還不好回答。
3、要心平氣和
家長教育初三孩子的時候,語氣和聲音大小等等都要講究。一般來說,在孩子進入初中之前孩子會比較糨,往往直接對抗父母的管教。而進入初一之后,初三孩子往往會表面順從實際上心理不服氣。所以家長以理說服,細聲細語,是比較好的教育方法。
初三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
1、要求過高
很多父母過度關注孩子,對孩子期望和要求過高,都是對孩子非理性的愛。這種失去理智的愛會與孩子內心最強大的力量——成長的力量為敵,絆住孩子的腳步,束縛孩子的心靈。父母的過高要求,會使孩子經常得不到接納和肯定,以至于無法形成客觀的、良好的自我認同感,也就無法建立起必要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失去內心的快樂。
2、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長崇尚用武力解決問題。特別在孩子調皮不聽話的時候,在氣頭上,對孩子拳腳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逆反心理以及長大后崇尚暴力解決問題的惡劣影響,很難消除。
3、嘮叨
嘮叨是80%以上家長的通病,也是幾乎100%孩子反感的父母的缺點。父母之所以嘮叨,是覺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現不合自己的要求,但又怕孩子不上心、不改正,因而時時提醒、事事提醒,這樣就形成了嘮叨的習慣。而孩子呢,又恰好反感父母這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