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造生產作為生產資料的機械產品,如農業機械中的拖拉機,收割機等;工業機電設備中的軋鋼機、煉油廠成套設備、發電機組、各種機床等;建筑設備中的推土機、攪拌機、挖掘機等;輕工業機械如紡織機械,包裝機械,模具機械,雕刻機械等;智能自動化設備:如工業集機器人、機械手臂、自動化流水線等;還有各種儀器、儀表、機電一體化產品;各類機械、裝備的零部件生產與加工等等。按照上述分類,我們將劃分不同規模層次的企業,進行ERP軟件選型剖析:
一、年產值10億及以上規模的機械制造企業
這個規模的企業可能已經上市、或者集團化規模,因此在選型ERP軟件方面,已經不是功能性層面的需求,而是要解決企業內部信息的高度一體化、協同化、自動化、信息數據化、智能化等信息化建設目標。因此,選型著眼點應該偏向于大品牌,譬如:SAP S/4 HANA / Oracle ERP / 微軟 Dynamics / 用友NC系列 / 金蝶EAS系列等軟件產品。
信息化項目的投入成本,一般是在300W起步(僅供參考),按照項目需求的復雜度去劃定工作量。
二、年產值4000W~10億規模的機械制造企業
這個規模的企業有可能準備上市,也存在集團化管理,在選型ERP軟件方面,除了功能性的考量,還要重點關注未來的軟件的可拓展性,目標可以參考上述目標值,但可適當增減。因此,選型著眼點可以考慮:SAP Business One / SAP Business ByDesign / Oracle Netsuite / 用友NC&U8系列 / 金蝶EAS&K3系列 / 幣加德ERP等產品。
信息化項目的投入成本,一般是在50W~150W(僅供參考),同樣,項目成本范圍按照需求復雜度去劃定。
三、年產值4000W及以下規模的機械制造或者代理銷售型的企業
這個規模的企業管理簡單,業務需求大多集中在 庫存物料/客戶開發/采購管理/訂單跟蹤/財務 這幾個層面,功能性考量偏重。因此,系統選型就有多種選擇。
幣加德ERP/ 用友U8 / 金蝶K3 / 鼎捷軟件 等等,還有一些針對行業的軟件。
成本投入:按照業務需求實現及項目工作量評估,5W起(僅供參考),當然也有一年幾千塊錢的SAAS軟件,主要是針對簡單的進銷存跟財務,這種就適合試用。
這里可以重點講一下 年產值在4000W~10億規模的機械制造企業的一些選型建議,這個規模的企業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信息化基礎,或者說信息化基礎較弱,所以在選型方面的考慮沒有像大企業那般有明確的規劃及經驗。結合一些接觸過的企業客戶,大概可以將選型過程分享如下:
客戶是做清潔設備,行業內Top1,年產值5億,之前用的系統較亂,就是財務用的國內的軟件,業務系統跟生產系統是用的小軟件,以及定制開發的軟件,各個軟件之間相互無法對接,直接導致的問題是:財務對賬困難,銷售跟單困難,生產車間下達的訂單也是隨著業務的電話而變動,效率特別低,售后維護、質量管理等都是一片混亂,無法追蹤記錄,對品牌也造成很大的影響。問題可能更多,這里不一一贅述。
在此之前,他們對于信息化的概念就停留在上一套系統來解決問題。但是,對于上什么系統,解決什么問題,他們是沒有概念的。在約見了一些軟件廠商折騰一段時間之后,試用的也試用過了,但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因此他們將眼光看向幣加德等軟件廠商,在經過與幣加德合作伙伴的接觸,進行了業務調研與多次的高層訪談之后,客戶高層對于信息化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他們意識到,除了用上系統解決現有問題外,企業的拓展,管理的優化,甚至對自動化、智能化也要有一定的考慮及規劃。也因此,在我們的建議下,他們做了以下幾個階段的目標:
業務環節優化:從采購/銷售/倉儲/財務 四個核心部門先建立起一體化的業務系統,打通財務跟業務銜接的難題
生產環節優化:幣加德ERP對接PLM設計系統,(按單、定制)導入生產BOM,生產訂單自動生成,再通過生產計劃、APS智能排產執行生產訂單,再集成MES制造執行模塊,將生產車間的管理透明化,解決生產車間管理、執行的難題。。
管理自動化,數據化:業務系統、生產系統、財務系統集成后,數據可以靈活調用,生成各類智能化報表,高層可以通過多維度的數據分析進行決策(譬如,采購成本、銷售成本、生產成本、出錯率、報損率、也可以精細化到哪個產品哪個零部件最容易出問題并追溯至供應商等等)。
各類報表
經過6個月的實施以及3個月的持續優化,目前客戶已經能平穩地運行整個系統,業務財務集成,生產管理透明,高層甚至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進行進行新產品的研發,市場營銷,同時,系統為客戶積累的數據量,對客戶接下來即將進行的智能化生產示范線有著很好的奠基作用。
詳細方案,請參考:
幣加德離散制造ERP 流程制造ERP 智能制造ERP 企業ERP軟件供應商
對于“不上ERP是等死,上了ERP是找死” ,這樣的理解,其實我們可以用最后階段的決策數據來回答。沒有找死的ERP,只有找死的公司,因為上一套系統并不僅僅是解決功能,更多的是為公司的未來的發展做鋪墊。大數據從來就不是只停留在互聯網公司的宣傳里,而是實實在在儲存在企業的硬盤里。
機械制造有很多特色,一般是按項目(訂單)執行的制作。譬如我接觸過的水力發電機組、陶瓷生產設備、某列車車廂整車生產廠商、船廠等,都有一些這樣的共性。
(1)首先就是有一個標準的圖紙(BOM)等,其他東西都是可以替換、改進、變更的。所以需要ERP能有靈活方便的圖紙管理、BOM變更。
(2)因為制作工程時間長,一般都要按月來計算。所以一般按項目管理的方式來管理。所以需要ERP具備項目管理和項目分析(成本/利潤)。
(3)用配件的非通用型、臨時加工、軟件設計、圖紙設計、測試、安裝、試產/試運行、驗收、維修等一系列的流程都不是標準的ERP流程,所以需要ERP具備可自定義流程,可能自定義業務單據、可自定義字段和管理報表等。
(4)項目評審,客戶最關心的是預算和交期。怎樣快速地評估公司的交付能力。配件和供應商、設計人員能力、合作伙伴的能力等。怎樣建立一個有效的評估模式,需要ERP具備一定的可開發性。以為您可能需要用到PLM/PDM、EC等其他軟件的配合。最好就形成自己的一套快速評估報價方案。快速反應這也是一種市場競爭力了。
(5)找有行業經驗的顧問,最好不只是機械行業的,因為在家居行業也走整裝方向、系統集成商也走為客戶設計針對性方案的方向。好的思路可以行業之間相互借鑒。這當然也需要ERP系統是一個多元的系統,不是一本天書讀到老的。
(6)要規避一個風向,就是ERP項目一般都是分期的。第一期可能都是技術大牛來做。第二期這個團隊可能就解散了,或者這是代碼沒有人會維護。一些已經淡出市場的ERP(某些小公司拿了源碼在搗騰),或者是非常依賴某個開發者的ERP都不太好。最好這款ERP是用什么開發語言都OK的,有SDK,有操作數據庫的權限。至于有什么產品可選,第一個回答已經很清楚了。我個人只會推薦幣加德ERP,量身定制,切實好用!